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地处长江之南的江阴故而简称“澄”。近年来,江阴市检察院倾力打造“澄爱护苗”系列未检特色品牌,通过“澄爱护苗”慈善基金、澄爱护苗法治教育、澄爱护苗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澄爱护苗数字未检等子品牌建设,持续促进“六大保护”协同发力,用检察温情全面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澄爱护苗”慈善基金:司法救助的有益补充
“‘澄爱护苗’基金来源为社会组织、团体、企事业单位、爱心人士捐赠或通过网络公开募集,目前已有多家爱心单位、协会给予大力支持。”2023年7月21日上午,在最高检、省院调研江阴市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座谈会上,该院未成年人检察部门负责人李晓雯正对基金作详细介绍。
基金设立的初衷,还要从该院的司法救助办案体量说起。2021年以来,该院年均办理国家司法救助案件200余起,其中需要救助的未成年人占比15%以上。这些未成年人中,有的丧失了医疗救治的黄金期,有的无力负担长期的康复治疗费,有的面临失学辍学困境,仅凭国家司法救助金难以支撑。
为进一步拓宽对涉案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的途径,2022年3月,江阴市检察院联合市青少年权益保护协会在江阴市慈善总会设立了“澄爱护苗”慈善基金,据了解,这是自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以来省内检察机关推动设立的首个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慈善基金。
2022年5月,一起性侵未成年人犯罪案移送到江阴市检察院,在审查案件后,检察官发现被害人晓兰(化名)的父母早年离异,母亲独自抚养未成年的晓兰和哥哥长大。兄妹俩学习优异,但学费、生活费让这个家庭不堪重负,尤其是在晓兰不幸遭受侵害后,整个家庭陷入消沉。
该院评估情况后,迅速开启“司法救助+慈善救助”双线并进方案,发放现金2.3万元用于资助晓兰及其哥哥上学,另外资助冬被等价值500余元的生活用品,帮助家庭渡过难关。考虑到案发时晓兰正值初三升学关键时期,组织专业团队对其进行心理疏导6次,后晓兰顺利考入高中,翻开了新的人生篇章。截至目前,该基金共募集善款27万余元,向12名陷入困境的未成年人发放救助资金7.2万元、爱心物资价值5000元以及提供社工服务、心理疏导、家庭教育指导46次。
如何确保基金使用规范?江阴市检察院会同慈善总会制定了《“澄爱护苗”慈善基金使用管理办法》,对基金的来源、使用范围、审核程序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同时,第三方机构会对“澄爱护苗”慈善基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审计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澄爱护苗”普法品牌:未雨绸缪的预防保护
“空中法治课堂形式新颖,只要轻轻点一点就可收看,灵活又有效。”2023年5月的一天,“澄爱护苗”空中课堂第六期准时开播,检察干警、司法社工、青年教师三名主播为全市中小学生带来生动翔实的一课,直播现场收获好评满满。
此次直播主要聚焦青少年网络消费问题,通过成长公开课、共享案例库、空中会客厅三个环节,从法律维权、帮教辅导、日常引导等方面,帮助青少年厘清网络消费陷阱、提升法治意识,真正立好青少年网络消费N道“盾牌。
“空中法治课最初是疫情期间为了法治教育‘不断线’推出的一项举措,后来我们发现这种形式很受中小学生和家长的喜爱,就一直升级延续至今。”该院党组成员、检委会专职委员魏宏溥表示,“每次直播课还会设置有奖答题活动,邀请观众线上答题并赠送学习小礼包,寓教于乐、融学于心。”
自空中法治课堂开设以来,江阴市院联合相关部门每季度推出青春自护、案例警示等不同主题,获江苏政法委、无锡政法委同步转播,累计吸引10余万人次在线观看,获评全省检察机关精品网课。制作推广“澄爱护苗”法治微刊、法治小课堂视频等配套产品,持续拓宽普法范围,增强普法效果。
此外,该院还积极探索多元形式,进一步增强普法趣味性,全市范围内发布《未成年人检察案例教材》,更好地将精选案例融入日常教学,受到市教育局、学校师生好评。办理的通过“小红书”平台“隔空”猥亵案例入选全省检察机关典型案例,结合案件拍摄法治教育片,在全省范围内播放宣讲。联合教育、妇联、公安等多部门举办禁毒宣传微视频大赛、未成年人法治手绘创作大赛,以多种方式展现青少年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精神风貌,培养未成年人法治实践。
“澄爱护苗”分级干预:精准施策的教育矫治
“韩某,你与唐某一起撬门盗窃的行为已经涉嫌严重违法,但由于你年仅13周岁,根据法律规定不负刑事责任,但希望你今后能好好上学,避免走上犯罪道路。”近日,江阴市院未检检察官联合公安机关对罪错未成年人开展法律训诫。
2021年5月,唐某纠集多名未成年人撬门盗窃香烟,同案犯韩某年仅13周岁不予处罚,袁某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不予执行拘留。
据统计,像上述涉案未成年人因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而不追究刑事责任的人数年均40余人,且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如果不良行为不加以干预,得到有效的教育矫治,则一定概率上会演变为更为严重的犯罪行为。”秉承这一想法,自2019年起,该院就积极探索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制度,立足“检察官+妇联干部+司法社工+心理咨询师+教育指导师”模式,打造亲子陪伴、管教方式、心理建构、关系修复4个科目23门特色课程。
考虑到唐某的盗窃行为已构成刑事犯罪,该院经过社会调查和心理测评,发现其存在辍学在家、结交不良朋辈的问题,因此将唐某纳入观护帮教考察,对其开展专门技能培训、法治授课、情绪疏导等课程活动、进行靶向干预帮教。针对袁某被治安处罚后的行为矫治,该院联合公安机关对袁某及其法定代理人予以训诫,责令其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并组织其参加社会服务活动。同时,对于韩某,考虑到其对家庭的依附性强,因此委托司法社工在不脱离家庭环境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亲职教育、正向教养等活动。
经过阶段性干预,涉罪未成年人唐某向检察机关认罪悔罪,该院依法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袁某定期汇报思想活动和生活情况,表明今后会遵纪守法;韩某亦认识到自身错误,在父母的监督教育下回归校园继续接受教育学习。
截至目前,该院根据家庭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为50余组未成年被害人家庭、20余组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家庭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做法被最高检简报录用转发,并得到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高度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