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数码电子时代,一本纸媒杂志能够存活10年,并且拥有那么多衷心读者,着实是一件令人感动的事情。这么多年来,我设计了很多杂志,有的刚办了3期就停刊了;有的历经曲折坚持了9年最终还是熬不过时代而终结了;有的从季度刊变成年刊……
2012年,我第一次设计《暨阳清风》,虽然之前也设计了很多杂志,但内心还是忐忑,一来怀揣对法律的敬畏,二来对检察院的陌生,我反反复复翻读了文稿好几遍,第一篇文章刚好是《检察院是做什么的》,这大概是我对检察院的最初印象。因为之前就和唐丽英相识,我们从一大摞杂志里找灵感,当时正面临《暨阳清风》改版,张晓东副检察长(时任)给我几本《方圆》杂志参考,在创新的基础上又要展现《暨阳清风》独有的气质。那时我设计的杂志,大多是艺术类、文学类杂志,对官方政法类杂志,还是第一次做,一开始怎么也找不到设计方向,单单封面,就设计了三四稿,在反复的调整修改后,才确认了最终稿。
幸好最后的设计过程比较顺利,我改掉了之前《暨阳清风》古朴的风格,从排版到纸张,从字体、字号到行间距、段间距,都反复调整,考虑读者的年龄层次、阅读习惯,整体规整方正,在细节里又添加了活跃的元素。有时候一本杂志,就像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我把对检察院的最初印象,都设计在《暨阳清风》里。《暨阳清风》几乎每年排版都不同,这虽然不常见,因为很多杂志几乎从创刊都保持一贯的设计风格,但《暨阳清风》为了保持鲜活力,为了给读者不同的阅读感受,每年在封面和排版细节上,都会有所改动调整。《暨阳清风》设置了近十几个栏目,这在其他杂志里也不多见,每个栏目都有一个编辑,他们在组稿审稿的同时,有时还会将自己的设计创意和我沟通。我从他们的身上,看到孜孜不倦办案的能力、也看到推陈出新创新的能力。
“本期话题”是一扇窗,我对检察院的了解都是从这扇窗开始的,检察院的职能、部门、公益项目、年度数据等,我从一无所知也读到细枝末节;“本期专栏”是后来改版才有的栏目,每期我都会细读;“人物风采”让我读到一群特别的检察官;“随笔漫谈”和“书影推荐”就像一座后花园,这里展现的是一群检察人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醒世故事”“检察手记”“办案札记”是检察人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案件向民众敲响的警钟,它们既记录了检察人平时办案的过程,也记录了法律的进程。
我希望《暨阳清风》可以一直延续下去,它是一面镜子,时时照亮我们的内心,检察人从这面镜子里照见法律的刚柔、监督的职责;我们从这面镜子里,照见世间百态,最真实最残酷的人性,也照见善良朴实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