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与朋友小聚,吃的是烤鱼,菜品火候尚可,只是味道稍显寡淡。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妈妈的一道拿手菜——“德归熬鱼”。德归,是妈妈的老家,文安治下的一个小镇。由于我外出求学、工作多年,很少有机会品尝到那浓浓的乡愁,那熬鱼的细节也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比较咸,味道醇厚,配上“贴饼子”“粘卷子”,能让人忘记烦恼,只顾着下筷子。
这道菜只是中国味道中的沧海一粟,但我们亦可据此对中国文化管窥蠡测。德归,是个地名,我们先把属地抛开,只看这两个字。最先想到的,是柳宗元的一首诗——《战武牢》,其中最后一句,是“归有德,唯先觉”。意为,天下终归属于有德之士,先觉贤才引领后辈继往开来。有德归之,归于有德。不管这个镇小大贫富,单以其名论,便很容易对当地的人、当地的事抱有期待了。
镇如此,县亦如此。文安,写起来简简单单,读起来平平淡淡。但以之为线索,便可联想到一句老话——“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用以形容文武双全、治国安邦的贤才。稍加提炼,便同样可得“武定”。上网一查,便可知道,武定也是一个地名,在云南省。河朔之内,以文安之,南疆边土,以武定之。两地相隔千里,但为地命名时,应有共情。
应该是童年时的一个傍晚,当夜幕还没有低垂四野时,池塘边上我独自一人无意看见了有一道美丽的晚霞。它好像一只低飞的迷蝴蝶,夸张地舞动着血红的臂膀,近了,近了——我觉得它更像在风里摇曳的红罂粟花,散发着波德莱尔式的颓废之美,但却能慰藉我此时此刻萌动怒放的生命。
我曾走在田野上,到处都是金色的麦浪,一群麻雀叽喳地飞落,三五成群的都是收割的农人,他们刀割的皱纹里掩映着金黄色的叹息和沧桑,我一时无语。一阵蕙的风吹过,浮躁的心略感平静,却听到了附近人家有一个年轻的生命走了,简陋的车轴轧裂了淳朴梦想的肉体,肢解了脆弱的美丽和幸福,也踏碎了我记忆的时钟。从麦青到麦黄,每一个个体,终究会走过了生命的奢华和彷徨。
冰纯的白莲花,散发着绵长的幽香,用它做的香片茶颇有余味,我几乎每天下午都喜欢喝。也喜欢到黄昏去池塘看荷,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我更加爱它们了。几天前的又一下午,我照例去了,还没看上几眼,啊,怎么洁白洁白的莲花咋瞬间都变成了猩红色,不,是血红血红色的,如丹顶鹤的额头,怎么了,回头一看,天呢,周围都成血海的世界……
是火烧云,只见西天一大垛白云彩被血红的夕阳吞噬、撕裂、翻转、蹂躏,顷刻析解成万千道红光,于是整个世界立时蒙上了遮羞的红盖头,也刹那间冲开了我童年那关于血红的蝴蝶的记忆,从此我再也不想讨论那关于美丽的命题。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县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