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里有光,心中有爱,脚下有远方。”
“能量爆棚,想法很多。”
“工作雷厉风行,追求极致。”
……
这些来自同事和朋友毫不吝啬的赞美,都指向了同一个人——江苏省江阴市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主任张涛。
2010年,一踏进检察院的大门,他就与未检结下了长达11年的“缘分”。因为说起未检工作总是滔滔不绝,他是大家眼中的“涛涛”;因为对未检工作极富热爱,他用十二分的热忱践行守护者的责任。
当被问及“全国优秀办案检察官”“全国未成年人检察业务标兵”“江苏省守正有为检察人”等荣誉时,他总是摆摆手,“都是过去的事啦,不要提啦。”
求极致 暖心保障被害人权益
张涛是科班出身,为了更纯粹的从事法律工作,才选择了检察这份职业。“日常相处谦和低调,但对工作精益求精。”多年同事、同为未检检察官的王威野这么评价他。
从他的办案故事中也能窥见一二。2019年,被害人小丽在姑妈的陪同下报案,她遭到了继父的多次性侵害,亲生母亲却视而不见。张涛第一时间提前介入、跟进侦办、固定证据,让“零口供”的继父受到了法律的严惩。看似案件的终结,却只是他工作的开始:小丽将在北京开启新生活,他联系朝阳区检察院帮助解决了户籍和学籍;忙碌奔走,为了申请到更多的司法救助金;建议小丽亲生父亲向法院起诉撤销母亲的监护资格,检察机关支持起诉,最终获得了法院的判决支持。案件办理后,一通电话让张涛觉得再辛苦也是值得的:“张叔叔,我也想学习法律,像您一样为别人伸张正义。”
“有热情、有干劲的专家型检察官。”在江阴市检察院魏宏溥专委看来,只要是孩子的事儿,在张涛眼里那就是天大的事。
有一次,未检部门收到提前介入线索,此时已是半夜十点,张涛二话不说赶往办案区,指导公安机关侦查取证。这是一起校外人员性侵未成年学生的案件,由学校老师首先发现并报案,正是由于张涛带领普法团队一次次进学校,宣讲侵害未成年人强制报告制度,强化了学校方的报告意识,才及时铲除了“校外黑手”,阻断了社会不良影响和犯罪侵害。2020年5月,该案入选最高检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典型案例。
全国首创观护帮教工作站、全省率先牵头成立青少年权益保护协会、创立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监督平台……一桩桩一件件,张涛源源不断的精力来自持续的学习和思考。
办公室的书柜里,《刑法的私塾》《少年司法》《刑事程序论》等等,从理论到业务,从成人司法到未成年人司法,他都涉猎。蒋玲是张涛的书记员,对他求知若渴的样子印象深刻:“国庆节放假,他带了一大袋子的专业书回家看,都是像英汉字典那么厚、那么大的。”
有温情 愿做春泥更护花
虽然已经是业务领域的佼佼者,未检条线的人却都亲切的称呼张涛为“小涛哥”,既是对他专业能力的认可,也是对他为人谦和大气的肯定。去其他检察院、部门演讲交流,他总能用滔滔未检情“征服”全场,同仁会主动添加他的微信探讨办案经验、理论知识,外行人则会咨询法律问题,他都尽心解答。
在女同事的眼中,张涛还是个慈祥又絮叨的老父亲。“出差在外,涛哥经常给儿子女儿打电话,问问有没有按时学习啊,妈妈怎么教训你啦等等,吵架了还要居间调停。”“有时候我们聊起育儿经,他还能插上两句。”
张涛也把这份父亲般的关爱给了案件中的孩子。每当接到涉罪未成年人的案件,他总是忍不住分析,造成孩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根源是什么?案件办多了,也有了答案。
16岁的小周自小父母离异,因沉迷网络学习成绩变差,后直接辍学,为了满足自己在网络游戏的消费,铤而走险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社会调查发现,小周一直跟随母亲生活,母亲的监管能力有限,奉行打骂式教育,不讲究方式方法,母子关系一度僵化。
得知这一情况后,张涛一方面为小周安排心理辅导,帮他戒网瘾,并联系学校解决复学问题,另一方面对小周母亲开展“点菜式”亲职教育,通过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等课程,进行正向指导,明确家长职责。
“很多未成年人犯罪与家庭教育的缺位、方式不当有关,绝不能忽视家庭预防的作用。”张涛一直坚持,问题家庭会造成孩子人格、身心的不健康,推广亲职教育非常必要。
在张涛的推动下,江阴市检察院联合市妇联出台了《关于共同加强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对于未成年人相对不起诉、附条件不起诉等案件,按照“一个家庭一组方案”原则,强制家长参加亲职教育,考核家长表现。
截至目前,“亲职教育”覆盖率已达90%,120余名涉案未成年人的家长开展了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家庭环境获得显著改善。据悉,该院的“家有儿女 幸福满屋”亲职教育项目还荣获了“无锡市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项目”。
行走的法条“火眼金睛”
新时代对未检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既要做好传统刑事领域严惩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犯罪,也要对新领域的新问题予以敏锐关注、积极探索。
这需要办案检察官具备严密的法律基础和超高的司法素养,随时调动脑海中的各项法律法规,精准监督违法事实。
“行走的法条”“3D打印机”,虽然是同事们对张涛的调侃,却也准确表达了他勤于学习、精于学习的态度和能力,法条张口即来,记忆能力强,对法律热点、难点问题葆有不竭的钻研热情,况且他还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不放过任何细节。
不上学,流连于酒吧宾馆、用外卖软件买酒豪饮,最终酿成恶果。张涛发现,线上酒类商品销售对未成年人“不设防”。然而,法律规定“商家禁止向未成年人售酒。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警示标志,并注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举报电话”。
在前期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张涛就落实“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酒类商品”制发检察建议,督促线下店铺、网络平台在醒目位置张贴警示性标志与举报电话,并且核实顾客是否成年。
同时,江阴市检察院会同职能部门联合开展了专项检查行动,向784家线上线下酒类商品经营者发放了行政提示书。举一反三,针对旅社、宾馆违规接纳未成年人住宿的问题,张涛制发检察建议推动多部门联合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整治行动,市公安局、检察院还签署了《促进旅馆行业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细化公安机关加强旅馆业未成年人登记住宿监督管理的各项措施。
王威野说,张涛是战友,也是榜样:“永远不会在他脸上看到一丝一毫的退却,听到一字一句的抱怨。”“办法总比困难多!”“不会做学啊!”是张涛经常在办公室说的话。
在业务探索上,张涛尝试与纷繁复杂的大数据打交道,抽丝缕析,全省率先研发未成年人检察监督信息化2.0平台,下设强制报告、公益诉讼、维权咨询、法治进校园、法治基地五个板块,用科技手段让未检工作更科学、更人性、更效能。截至目前,江阴市检察院通过平台受理了10余起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事件线索。
在理论调研上,张涛精益求精,对一篇几百字的材料,能不厌其烦改了又改,对不同类型的材料要求和格式熟稔于心,同事们笑称:“是他在主导牵引工作,而不是被工作推着走。”
现如今,他也是江阴市检察院“青蓝计划”的导师之一,带动和感染着一大批青年干警,帮助他们系好第一粒扣子,促使他们成长为“政治能力强、业务本领高、成熟理性、有担当”的专业人才。
这位满怀激情、朝气蓬勃、毫不畏惧的检察官,每天积极处理着各类案件、各项事情,“虽然我很渺小,但我相信,自己点点滴滴的努力,终将汇入检察事业的大潮。”张涛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