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逃避500万元银行债务,精心策划虚假借贷纠纷,利用伪造的借条和虚假诉讼稀释债权,甚至衍生出多起“同款”假官司。经过检方深入调查,姐弟俩精心谋划的这起持续近十年的逃债计划最终败露。日前,两名涉案人员因犯虚假诉讼罪被移送江阴市检察院审查起诉。
银行追债遇阻,500万债权遭“稀释”
2015年,江阴A公司因经营需要向银行贷款500万元。由于与A公司负责人是好友,陈力及其控制的B公司自愿作为连带保证人提供担保。然而好景不长,A公司经营不善无力偿还被银行告上法庭。2017年,银行胜诉后申请强制执行,却发现陈力的财产已被“冻结”——他的姐姐陈婷早在2016年就起诉他归还800万元借款,并成功通过法院调解查封了陈力名下房产。
2018年,陈力的房产被拍卖,由于陈婷的债权亦能按比例参与分配,银行仅分到78万元,远低于预期。2023年,一家苏州公司收购了这笔500万元的剩余债权,发现蹊跷:陈婷只经营小餐馆,丈夫还欠着外债,根本拿不出800万元借给弟弟。更可疑的是,这起借贷纠纷从起诉到调解仅用20天,姐弟俩此前却拖了近一年没解决。随后,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便向检察机关申请监督。
检警协作,虚假诉讼全链条曝光
接到线索后,江阴市检察院依法启动调查核实程序。承办检察官调取陈婷、陈力的户籍信息,查明二人系亲姐弟关系;通过查询家庭资产情况,发现陈婷经营一家小餐馆,其丈夫孙某曾因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被判刑,家庭经济状况不具备出借800万元的能力。
承办检察官还依法查询了2014年至2015年间陈婷、陈力及B公司、陈父、陈母等多个银行账户的转账明细,发现案件所涉转账流水,存在部分回流的情况。鉴于上述情况,检察机关判断该案当事人已涉嫌虚假诉讼罪,遂将线索移送公安机关侦查。2024年7月5日,公安机关对陈力、陈婷以涉嫌虚假诉讼罪立案。
公安机关立案后,在检察机关引导下展开深入侦查。陈力、陈婷到案后供述称,2015年B公司为做贷款流水,由陈母操作在家人账户间进行转账,陈力正是利用其中三笔共计800万元的转账记录伪造了借条。2017年4月,陈力、陈婷又通过签署“债权转让协议书”,将陈力对胡某、刘某和C公司、芮某合计200余万元的债权转让给陈婷,陈婷随即持已生效调解书及转让协议,分别起诉三人追讨欠款。短短两年内,姐弟俩共制造了4起虚假诉讼。
4份再审检察建议打破“逃债计划”
2024年9月,江阴市检察院就本案发现的4件虚假诉讼,分别向江阴市法院发出四份再审检察建议书。检察机关指出,陈力为逃避债务、保全资产,与陈婷伪造借条、虚构借贷关系,骗取法院民事调解书;后续3起案件则是基于调解书和债权转让协议形成的虚假诉讼,目的在于转移资产,损害其他债权人合法权益,建议法院依法纠正。
2024年12月,江阴市法院采纳了上述四份再审检察建议书。2025年2月至4月,法院对四起案件分别作出再审判决:均撤销原审判决并驳回陈婷的诉讼请求。截至目前,陈力、陈婷已退还违法所得90万元。日前,二人因涉嫌虚假诉讼罪被移送江阴市检察院审查起诉。
“办理此类案件,在调阅案卷、询问当事人的基础上,还要查询相关当事人银行账户的交易明细和资金往来情况,通过极其细致排查,深挖不合常理之处,才能找到案件的突破口。”承办检察官表示:“虚假诉讼的犯罪行为,不仅挤占合法债权人的债权受偿份额,更扰乱司法秩序,历来被检察机关严厉打击。心存侥幸以身试法,终将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严重的代价。”
(文中涉案人物为化名)
通讯员 肖艳 高雯瑜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子钰 实习生 徐尽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