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他山之石|母亲的烙饼
2020-09-21 10:04:00  来源:江阴市人民检察院  作者:黄骊

  今年因疫情宅在家时,除了看书,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做韭菜饼,也称韭菜盒。韭菜、鸡蛋、粉丝,有时加点虾皮,薄皮大馅堪称人间美味。

  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几乎每天做一次饼,因儿子在基层市场监督部门工作,算是抗疫一线,每天穿梭于药店、超市、农贸市场,非常辛苦。我帮不上忙,只有每天做点饼给他当早餐。结果那一个月下来,虽然消耗了过去一年都无法消耗的面粉,但手艺却有了飞跃。

  美中不足的是,我虽然会做了韭菜饼,但是葱花饼却做不好,试着做了几次,总是达不到理想效果。为此,我常常想到母亲,想到母亲烙的饼,打算去看望母亲时认真请教。母亲做的烙饼,是我童年最珍贵的记忆。

  母亲是北京人,很会做面食,尤其擅长烙饼。葱花饼、千层饼、芝麻酱饼、韭菜鸡蛋饼,各具特色,别有风味。

  小时候,我非常喜欢吃母亲做的葱花千层饼,星期三一定是我最快乐的日子。那天上午母亲休息半天,两个弟弟上全托幼儿园,父亲单位和姐姐学校远不回来吃午饭,家中只有我和母亲。这时,母亲多会烙上几张饼,然后用葱花炒几个鸡蛋,夹在烙饼里。那个香啊,诱得人直流口水。每到此时,我便会卷一张烙饼,蹦蹦跳跳地跑出去,在院子里的小伙伴面前炫耀。那个年代,这么香的烙饼非常稀罕。果然,小伙伴经不住诱惑,纷纷围住我,我像个高傲的公主般分给每人一点,看着大家津津有味地吃着,我的心里充满了自豪。

  女孩儿家爱生气,有时我因一点小事与某个小伙伴闹翻了,彼此赌气,互不搭理,这时我便搬出了母亲的烙饼。孩子们都爱吃,那位与我赌气的小伙伴也不例外。于是我便很大方地给她一大块饼,先前的不愉快顿时烟消云散,大家重归于好。

  父亲是陕西人,曾在北京工作多年,特别爱吃母亲烙的饼,几乎每天母亲都要为他烙一张。只要有饼,父亲便心满意足。

  经常是这样的傍晚,父母下班后,母亲端起面盆揉面切葱花,父亲则习惯地拿个小板凳坐在炉子旁打下手。母亲做饼,父亲烙饼,两人配合得天衣无缝。饼烙好后,母亲还会熬一锅大米或小米粥,然后一家人围桌而坐,吃着烙饼就着咸菜,喝着软糯清淡的粥……这温馨的画面直至今日还不时闪现在我的记忆中。

  母亲的手艺名声在外,父亲的一些同事、朋友也经常来家里点名要吃母亲做的烙饼。母亲总是乐呵呵地系上围裙,为父亲和客人烙上几张香喷喷的饼,然后再炒几盘菜,最后打开一瓶醇香的老酒,屋里顿时溢满了一种饼香、酒香,亲情、友情汇聚而成的醉人的馨香。

  弟弟结婚后,弟媳也十分爱吃母亲烙的饼,经常带两张母亲头天晚上烙的饼做午餐。可是往往她还未吃上一口,便被单位同事一抢而光:“你婆婆做的饼太好吃了,来,我们交换……”弟媳下班回来,常笑嘻嘻地讲起午餐趣事,母亲笑眯眯地听着,等到下次带饭时,不忘给弟媳多烙两张饼。

  后来,随着我们各自成家和父亲的离世,全家人在一起吃饭的次数渐渐少了,独自生活的母亲也很少烙饼了。最喜欢最爱吃母亲烙的饼,且密切配合母亲烙饼的人不在了,母亲也没有了心情,我们也很少吃到母亲烙的饼了。如今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所生活的城市中,各种面食尤其是饼,几乎遍布大街小巷的饭馆、小吃店和大排档,虽然各有特色,但我从没吃到过母亲烙的那种葱花饼。

  如今母亲已是望九的高龄,烙饼有些费力了,想起还没能将母亲的烙饼手艺传承下来,我不由得感到焦虑。

  烙饼,作为父母深情和家庭温暖的象征,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走进记忆深处,成为我们生命历程中最珍贵的纪念。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检察院)

  编辑:王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