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他山之石| 吃饭这件小事
2019-05-21 09:59:00  来源:检察日报  作者:朱丹

  清明前后,青蒿成熟,《诗经》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说的就是它。这时节,家人总会采摘青蒿,蒸软后揉入面粉,做成蒿团子。蒿团子蒸好后,这家送点那家送点,算是一起尝尝时令货。

  直到今年,我才真正吃出蒿团子的美味来。带着青草的气息,牙齿偶尔会与团中茎叶作些纠缠。刚蒸好时,蒿团子口感松软,青草味浓,三两口便下肚;冷却后更有嚼劲,草味过后带些涩,这是自然的本味。原先我家的蒿团子不放馅儿,纯蒿味,在我的强烈抗议下,妈妈终于一改多年做法,为我做成芝麻馅儿,于是青涩中又带些甜,嚼劲过后又触碰到软,味道刚好。

  吃这件小事啊,说起来随便,可稍有改动,就可能改变一个人对食物的感受,并传达到做饭人那里,一来一往,就是羁绊。

  近日读《便当时间》,作者是一对夫妻,丈夫阿部了负责摄影,妻子阿部直美负责文字,阿部夫妇历时18年走遍整个日本,去拍普通人的便当。

  所谓普通人的便当,大多日常朴素,有时用剩菜剩饭做成,有时就是几个看上去有些粗糙笨重的大饭团。

  阿部夫妇采访的人物来自各行各业,年龄跨度很大,有到各家收集牛奶的,有负责橘子栽培的,有大学教授、牵马人、耍猴人、站务员、驾驶员,还有做和式点心的、阿依努族歌舞手、太鼓鼓手、寺庙和尚,有幼儿园小朋友、高中生、老奶奶……

  对他们来说,便当传递着做饭人的情谊。男人的便当一般由妻子来做,这意味着妻子要比丈夫更早起床。当妻子无法早起的时候,受访者回忆,“太太就会送便当到我公司来,有时候也会连孩子都一起带来。不知道为什么,每次特地送来公司的便当总是显得特别美味,应该是特别加了什么东西吧”。一位财险业务员定义:“所谓的便当,我认为是代表着两个人,做便当的人和吃便当的人。感受到做便当的人的心情,产生感恩的想法。”

  做饭人最大的幸福,应该是看到自己辛苦做出的饭菜被吃得干干净净。我曾向一位师长表达对做饭的恐惧,杀鸡宰鱼太血腥,无法下手。她笑道,曾经的她也是如此,但当看到儿子大口吃饭时,会觉得做饭是一件很喜欢的事,还会想着下次做些什么、如何做,才能让瘦小的儿子再多吃一些,快快成长。

  便当还传递着上一代的习惯与记忆。从事橘子栽培的越智日出子说:“对我来说,妈妈的味道就是肉丸子汤和红豆糯米饭。妈妈做的红豆糯米饭加了红豆和花生。这道红豆糯米饭也是我儿子很喜欢的一道菜。”对专做手工素面的北原孝训来说,小时候在便当盒里发现一尾完整的炸虾会让他惊喜不已,那是来自父亲的心意,为人父后他也会如此,比如用鸡蛋作成Kitty猫形状,来给孩子们制造惊喜。

  便当最后都是要下肚的,所以也不必纠结于美貌与否。《便当时间》里拍到的“最难看”的便当,可能是负责到各家牛舍收集现挤牛奶的土屋继雄亲手做的大饭团了。他的便当不像便利店里贩卖的三角形饭团,而是用保鲜膜三两下裹好,圆圆滚滚,不修边幅,里面有海苔、饭和配菜,可以吃饱,就足够了。

  吃完便当,有了力量,当然就要继续手头的工作。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无论从事什么工作的人,他们都在用心对待所从事的工作,发掘里面的要义,并力求做到极致。

  对自然导览员来说,这份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能与游客一起感动,很多乍看之下不足为奇的地方,仔细端详就会看见可爱的花朵。制作日式点心最重要的是不能让食物发霉变质,而且如果觉得自己的手变粗了,小青年会在睡前涂好乳液,再戴着手套睡觉。从事蛸壶(捕捉章鱼的素胚陶壶)研究的教授,为了体会章鱼被关在蛸壶里的心情,会钻进去细细感受。

  对动物饲养员来说,被人说长得像动物,会发自内心地开心。牛仔裤纺织工最需注意的是,一定要维持稳定的心情,因为情绪会影响布料质量,如果焦躁,织布时会很用力,导致线与线之间的间隙变窄、布料失去弹性……

  我们面对的可能只是看似平淡无奇的日常,但每天吃着当季的蔬菜瓜果,吃到出现在特定时节的点心,青团、蒿团、粽子、藿香饼、春卷、藕饼……可以体会四季的螺旋更迭,时间、料理人的心意就在吃这件小事上传递到我们心里。

  所以啊,我们还是得好好吃饭,做好吃饭这件小事。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人民检察院)

  编辑:王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