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是一个生活在塑料包装里的时代。市面上绝大部分的商品都是用塑料包装,我们衣食住行等处处充斥着塑料袋。最典型的场景是到农贸市场买菜,不论是菜摊、鱼摊、肉摊、蛋摊,还是其它什么摊位,过秤前后,摊主总是很麻溜地撑开一个个五颜六色的塑料袋,将顾客采买的东西装入其中。
若是时光回溯到30年前的中国,那时生活中是难得看到塑料制品的,以塑料袋盛装东西更是“奢侈”行为。同样是上农贸市场,蔬菜和蛋一般是用竹篮子装,鱼和肉多用稻草绳或棕树叶穿起来,白糖、面粉、花生用牛皮纸包,豆腐用荷叶或芋头叶兜着,油盐酱醋用玻璃瓶或陶罐子盛……一水儿的绿色、天然、无污染的包装。在乡土中国的时代,劳动人民朴实的智慧完美地解决了包装问题。
然而,随着石化工业的快速蓬勃发展,塑料开始渗透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价格低廉、大大小小的塑料袋,给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也同时带来了可怕的生态环保问题。如果按照普通中国家庭一、二天买一次菜,每次买三、五样菜的频率,一年下来,全国光从农贸市场流出的塑料袋就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如此多的塑料袋最终只有很少一部分会被人重复利用,更多的是被作为垃圾随意丢弃。后者中会有一部分被拾荒者收集后进入工厂进行再循环利用,一部分在垃圾焚化厂伴随其它垃圾被烧掉,还有一部分被掩埋在土地里,或者随风到处散落,或者漂流在江河湖海中……
不论是塑料袋的生产或再生产过程,还是后续的焚烧、掩埋、散落等情形,要么耗费大量能源,要么产生大量污染。一般的塑料袋都难以自然降解,不同材质降解时间大相径庭,短则几年,长的可能要数百、上千年。号称“世界第八大陆地”的太平洋垃圾岛就是一个巨型的“塑料漩涡”,它位于加利福尼亚与夏威夷间的海域上,总重达350万吨,其中80%以上都是废弃的塑料制品。它们缓慢地溶解到海水中,直接污染了洋流的水体,间接的,经周边的海洋生物吞噬后产生大量毒素,最终通过一环环的生物链,进入到了人类的食物链中。据科学家研究分析,当代食物的化学污染源很大部分都是来自塑料,这类化学污染可能导致人类出现生殖障碍、癌症等等病患。
过量使用塑料袋的后果如此严重,那么我们能否有所作为从而趋利避害呢?从企业和公民的角度看,可行的路子主要有三条:一是多生产可降解、无毒害的塑料袋,二是平时少用塑料袋或者重复使用,三是尽可能使用更加环保的替代包装物。可喜的是,近些年国内越来越多的商场、超市开始推广使用环保购物袋,还有一些乡村也正在发起“绿色包装”运动,并且取得了显著的群体性环保效果。
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对普通人而言,有时候其实就是一件举手之劳的事,最简单易行的莫过改变不环保的生活习惯。明天,我们不妨少用一点塑料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