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检察院用心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澄爱护苗”一路温情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地处长江之南的江阴故而简称“澄”。近年来,江阴市检察院倾力打造“澄爱护苗”未检品牌,用检察温情全面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澄爱护苗”慈善基金:
司法救助的有益补充
“‘澄爱护苗’基金来源为社会组织、团体、企事业单位等,目前已有多家爱心单位、协会给予支持。”今年7月,在最高检、省检察院调研江阴未检工作座谈会上,江阴市检察院未检部门负责人介绍说。
2021年以来,该院年均办理国家司法救助案件200余起,其中15%以上的未成年人需要救助,仅凭国家司法救助金难以支撑。因此,2022年3月,江阴市检察院联合市青少年权益保护协会专设“澄爱护苗”慈善基金。这是江苏检察机关设立的首个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慈善基金。
2022年5月,一起性侵未成年人犯罪案移送江阴检察院,被害人晓兰(化名)的父母早年离异,母亲独自抚养未成年的晓兰和哥哥长大。兄妹俩学习优异,但学费、生活费让这个家庭不堪重负,尤其是在晓兰遭受侵害后,整个家庭陷入消沉。
评估情况后,该院迅速开启“司法救助+慈善救助”双线并进方案,发放2.3万元资助晓兰及其哥哥上学,并资助价值500余元的生活用品。考虑到案发时晓兰正值初三升学关键时期,组织团队心理疏导6次,后晓兰顺利考入高中。
截至目前,该基金共募集善款27万余元,向12名陷入困境的未成年人发放救助资金7.2万元、爱心物资价值5000元,并提供社工服务、心理疏导、家庭教育指导46次。
“澄爱护苗”普法品牌:
未雨绸缪的预防保护
“空中法治课堂形式新颖,轻轻点开就可收看。”今年5月,“澄爱护苗”空中课堂第六期准时开播,检察干警、司法社工、青年教师三名主播为全市中小学生带来生动一课。
此次直播主要聚焦青少年网络消费问题,通过成长公开课、共享案例库、空中会客厅三个环节,帮助青少年厘清网络消费陷阱、增强法治意识。自空中法治课堂开设以来,该院每季度推出青春自护、案例警示等不同主题,获评全省检察机关精品网课。省委政法委、无锡市委政法委同步转播,10余万人在线观看。“澄爱护苗”法治微刊、法治小课堂视频等配套产品,深受学生喜爱。此外,该院还在全市范围内发布《未成年人检察案例教材》,将精选案例融入日常教学,受到教育局、学校师生好评。
“澄爱护苗”分级干预:
精准施策的教育矫治
“你参与撬门盗窃的行为已经涉嫌严重违法,由于你年仅13周岁,根据法律规定不负刑事责任,但希望你今后能好好上学,避免走上犯罪道路。”近日,该院联合公安机关对罪错未成年人韩某开展法律训诫。
2021年5月,唐某纠集多名未成年人撬门盗窃香烟,同案犯韩某年仅13周岁不予处罚,袁某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不予执行拘留。
据统计,像上述涉案未成年人因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而不追究刑事责任的人数逐年呈上升趋势。只有及时干预、有效矫治,才能避免更严重犯罪行为的发生。2019年起,该院积极探索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制度,立足“检察官+妇联干部+司法社工+心理咨询师+教育指导师”模式,打造亲子陪伴、管教方式、心理建构、关系修复4个科目23门特色课程。
已构成刑事犯罪的唐某,被纳入观护帮教考察范围,并接受专门技能培训、法治授课等课程。针对袁某被治安处罚后的行为矫治,联合公安机关开展训诫,责令其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并组织其参加社会服务活动。同时,对13岁的韩某,委托司法社工在不脱离家庭环境的基础上,开展亲职教育、正向教养等活动。
经过阶段性干预,涉罪未成年人唐某向检察机关认罪悔罪,该院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袁某定期汇报思想活动和生活情况,表明今后会遵纪守法;韩某亦认识到自身错误,回归校园继续接受教育学习。
截至目前,该院共为50余组未成年被害人家庭、20余组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家庭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做法被最高检简报录用转发,并得到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高度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