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他山之石|淌里稻香
2020-12-21 16:06:00  来源:正义网  作者:姜家肖

  8月,蝉鸣四起,回荡八方。

  早晨5点钟的马桥镇河南坪一片静谧,太阳还在往地平线赶,蝉儿们还没有醒来,炊烟也未升起,偶有几声鸡啼和狗吠从远处飘来。

  六队的老宦一骨碌爬起来,边揉眼睛,边提鞋。抓一塑料袋,“吱咛”一声拉开门,迅速奔向那密密的树林里。他明白,只有领先一步才会有更多收获,步人后尘永远只是捡人家的遗漏。所以早起便成了一种习惯,不用催促,不用提醒,从蝉鸣响起时天天如是,渐成自觉。

  “大树看干,矮树看枝,地上看叶子”,长期的“经验”更练就了老宦快速、集中、准确的识别能力。高低远近、明处暗处,只要有,总是逃不过他的眼睛,似有神助一般。

  寻蝉蜕的路并不是平坦的。这“路”多是沟沟坎坎且荆棘丛生。有带刺的蔓草和尖锐枝杈,也有惊醒的刺猬、酣睡的蛇。尽管有风雨荆棘,伤痛惊惧,但这一切都挡不住老宦寻觅的脚步。每当看到摊凉在院子里那一堆堆儿褐色的蝉蜕,抵上几天的收入,喜悦和兴奋便将所有的疲倦和辛苦一扫而光了。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山间的阵阵稻香是六组谭家淌里“淌”出来的。沉甸甸的稻谷羞涩地低着头,恰是诱人的温柔;再过一个月,淌里的庄稼汉将为收获稻粒而欢歌、忙碌。

  河南坪村六组村民用谭家淌山腰的一股清泉,引流修渠,开垦梯田,种出了有机水稻。采用堆肥铺底,反复耕犁,充分盘出泥土地的活性,注入在根根稻苗中,茁壮成长,直到结出粒粒结晶,丰收日,满地黄。

  由这里的稻谷打出的米,高出市场价不少。

  清泉浸透这里的土质,经受风吹雨打,吸收日月精华;米粒晶莹剔透。相对于味觉的感知,人们更加依赖视觉和听觉来得直接;看着熟透的米粒,听着都说淌里的米香,吃起来味道也就更加香甜许多了。渐渐的,附近的人也都想尝尝!

  几十年间,从淌里走出的孩子越来越多。每当秋收季节,买淌里米的,这些人就占到了一半。吃惯了山腰里的山泉,闻惯了淌里的气息,总是想尝尝每年刚出来的米,解一丝乡愁,品无尽稻香,慰游子之苦。

  老刘有辆拖拉机,可翻山、可拉菜、可耕地、可承载着生活奔向幸福路上来。

  老刘的拖拉机需赶在天刚亮时,将摘好的蔬菜和妻子送到马桥镇上的菜市场去;嫩绿的黄瓜、紫茄子、红米花生、鲜红的西红柿,颜色的交错,往往能驱散早起人的残留睡意,振奋精神。老刘深熟其道,更是注重蔬菜的品相,选种、除草、浇灌、抹芽、留果,老刘已经有了自己家的一套种菜理论,再加上有机种植,他的菜很受欢迎。慢慢的,菜市场附近的人记住了老刘的拖拉机声音。

  老刘的拖拉机更是响遍整个淌里,春种,换上耕地的“轮胎”,驰骋在水田里,搅得田泥烂绒;秋收,成仓的谷子,整车的玉米棒子,轰隆隆地开回家,相比肩挑背扛一背篓,一片橙黄半间屋看着更为幸福。冬天,老刘早上挖出的莲藕直接装车,中午买家便可将排骨炖藕端上餐桌,十分新鲜,甚至还有少许泥土的芳香。拖拉机为老刘提供了许多便利。

  现在,老刘熟悉了拖拉机,拐弯抹角早已不在话下,总能满载果实奔向集镇,收获喜悦与幸福归家。

  立秋后的河南坪村,在湛蓝的天空下,安宁祥和,清晨、傍晚,每个人都在为收获幸福生活而热情耕耘着,脸上写满喜气,村子里展现出一派旺盛的活力。几年间,在驻村工作队、扶贫干部、村支“两委”的政策宣传下,村民不断寻求致富的正确路子,面貌也有了崭新的蜕变;用活水浇灌出稻香,用勤劳增收产业,乘上幸福的拖拉机奔向了通往小康的大路上。

  (作者单位:湖北省保康县人民检察院)

  编辑:王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