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他山之石|又听蛙声一片
2020-10-26 10:08:00  来源:检察日报  作者:王少明

  故乡的山村本就不大,位于北方的丘陵地带,像大多数的村子一样,都建在山凹处。山的四周则是大面积的耕地或是草场。北山的山势相对较缓,山上石头林立、奇花异草,南山则略显陡峭,春夏之际,青草漫山,山的东侧便是成片的榆树林。

  我小时候常常和村里的孩子到山上玩,春末夏初时,山上更是别有趣味。孩子的天性仿佛瞬间得到了释放,在山腰追逐打闹,俨然一群小山大王。

  山上是一个乐园,处处是奇花异草。草深的地方,能没过膝盖,在雨水丰足的夏季,青草疯狂地生长着。草丛深处,铺开着一片一片的黑色木耳,剥除黑色的木耳,在疏松的土地下就是各种小虫的天地,有蝈蝈,还有蟋蟀。虫子的叫声,此消彼长,仿佛是一首合奏曲。孩子们很快就用金针草的绿梗编制好了一个小编篓,在草叶上抓到一只硕大的蝈蝈放在笼内,在草地上开心地玩耍。

  村子的西头是一眼山泉,不断涌出的泉水注入村前的小河,一年四季,河水从未断流。在泉眼四周,水草丰茂,只是人们为了方便取水去除了杂草,再用石头将泉眼围起来。

  河水潺潺流淌,四季如是。在河的两岸,则是深深的水草,有了水的滋润,水草格外茂盛。在青草和鲜花下面,藏着很多青蛙和蟾蜍,夏季的傍晚,青蛙的叫声就会此起彼伏,青蛙时而像撑开的小船一般滑来滑去,一会儿又跳到草丛里去。

  忽然一天,村子里来了两个陌生人,在村西头有才叔家住了下来。有才叔家的春凳上坐着这两个人,村子里的人挤满了屋子,有才叔不慌不忙地往黢黑发亮的旱烟袋里装着烟,人群里议论纷纷。小孩子只能隔着大人的缝隙往里看,却也没看出所以然。不一会儿,人群一哄而散。有的奔向村前的小河,有的向山腰的田地旁进发。他们手里拿着的是各式各样的工具,有水桶、筐、铁锹,场面蔚为壮观。

  在河边玩耍的孩子惊诧地看着在岸边追逐的人们,走到近处才看到他们在捉蟾蜍。大人们在水里抓蟾蜍,胆子大的孩子也加入其中,被捉到的蟾蜍很快被装入形态各异的水桶中、柳条筐里,河边的蟾蜍少了,便向山脚进发,因为蟾蜍会藏在深草里。人们有的在追逐,有的在草边观察,静待蟾蜍出现。

  我急匆匆跑到山腰上的学校,把有才家的来人和人们抓蟾蜍的事情说给父亲,又问人们抓蟾蜍干什么。正在给学生上课的父亲用手扫了一下衣袖上的粉笔灰,“应该是收购蟾蜍的,要用蟾蜍做药材。”随后又感叹道:“青蛙、蟾蜍都是益虫,这不是在破坏环境吗?”

  我便和几个小伙伴到了有才叔家,院子里又是另外一番景象:长长的钢丝悬挂在院子的空地处,在太阳的照耀下,发出耀眼的光,一条钢丝上悬挂着不计其数的蟾蜍,那些被活着抓来的蟾蜍用钢丝从眼睛的一侧穿到另一侧,而后固定在铁丝上,蟾蜍在痛苦中挣扎着……

  还有源源不断的蟾蜍被送到院子里来,两个陌生人一个在穿蟾蜍,一个按照蟾蜍的个数给村里人发钞票。这满山遍野的小动物本来就是村里人无暇关注的,任其自生自灭,然而一旦能带来收入,便展开了一场猎杀。

  两个陌生人走了,有才叔用自家的马车送他们到乡里,车上横躺着几个鼓鼓的编织袋,他家悬挂的钢丝又闪出了耀眼的光。

  村庄再次归于静寂,小河依然汩汩流淌,偶尔有蝉声却没有了蛙鸣,蟾蜍就更难得一见了。来年,村子附近山坡上、草场上、庄稼地里的蝗虫突然间就增多了,几近成灾,粮食大幅减产。

  此后,人们再也没有去捕捉青蛙、蟾蜍。又过了一年,春天来了,在小河中的石头旁、水草间,偶尔可见蝌蚪游来游去,晃着圆圆的脑袋,拖着长长的尾巴,我和小伙伴们在河边似乎又听到了蛙声一片。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检察院)

  编辑:王苏燕